一、清洗規范
1.清洗前準備
-排空與斷電:清洗前需排空高壓反應釜釜內物料和氣體,確保無壓力;切斷電源和氣源,懸掛警示標識。
-防護措施:操作人員需穿戴防護服、手套、護目鏡及防毒面具,避免接觸腐蝕性物質。
-工具與清洗劑選擇:
-根據污垢類型選擇清洗方法:
-化學清洗:
-無機垢(如鹽類、氧化物):用5%-10%鹽酸或硝酸溶液循環清洗,溫度控制在50-60℃,時間1-2小時。
-有機垢(如油脂、聚合物):用5%-8%氫氧化鈉溶液加熱至80-90℃,循環清洗1-2小時。
-特殊材質(如聚四氟乙烯內襯):避免強酸強堿,改用中性清洗劑或乙醇。
-機械清洗:高壓水射流(壓力≥10MPa)或軟質刷子清除硬垢,防止劃傷內壁。
-超聲波清洗:適用于精密部件(如密封件、溫度探頭),頻率20-40kHz,時間30-60分鐘。
2.清洗步驟
-預沖洗:用清水沖洗釜內,去除松散污垢。
-化學清洗:注入清洗液,循環或浸泡,定期攪拌以增強效果。
-中和處理:化學清洗后,用堿性溶液(如碳酸鈉)中和殘留酸液,或用酸性溶液中和堿液。
-最終沖洗:用去離子水沖洗至pH值中性(6-8),干燥后通風保存。
3.清洗后處理
-干燥與保存:自然晾干或用氮氣吹掃,避免水分殘留導致腐蝕。
-密封件檢查:更換老化或破損的O型圈、墊片,涂抹硅脂潤滑。
-記錄存檔:記錄清洗時間、方法、清洗劑類型及濃度,歸檔備查。
二、檢漏規范
1.檢漏前檢查
-密封面檢查:清理高壓反應釜釜蓋與釜體密封面,確保無劃痕、異物。
-螺栓緊固:按對角線順序分多次擰緊主螺栓,扭矩值符合設計要求(如M20螺栓扭矩300-400N·m)。
-閥門狀態:檢查進料閥、排氣閥、壓力表接口是否關閉嚴密。
2.檢漏方法
-壓力測試:
-充入氮氣至設計壓力的1.1倍(如設計壓力10MPa,測試壓力11MPa),保壓30分鐘,壓力降≤0.5%為合格。
-肥皂水檢測:
-在釜蓋、接口、焊接處涂抹肥皂水,觀察是否產生氣泡(氣泡直徑>2mm為泄漏)。
-氦質譜檢漏:
-適用于高精度檢測,泄漏率≤1×10??Pa·m³/s。
3.泄漏處理
-輕微泄漏:緊固螺栓或更換密封件。
-嚴重泄漏:停機泄壓,檢查密封面損傷,必要時返廠維修。
-記錄與復檢:記錄泄漏位置及處理措施,復檢合格后方可投用。
三、定期檢驗規范
1.檢驗周期
-金屬壓力容器:
-安全狀況等級1-2級:每6年檢驗1次。
-安全狀況等級3級:每3-6年檢驗1次。
-非金屬壓力容器:
-安全狀況等級1級:每3年檢驗1次。
-安全狀況等級2級:每2年檢驗1次。
-特殊情況:介質腐蝕速率>0.1mm/年或襯里損壞,檢驗周期縮短至3年。
2.檢驗內容
-宏觀檢查:
-檢查釜體、接管、焊接處有無裂紋、變形、腐蝕(腐蝕深度>壁厚1/3需修復)。
-壁厚測定:超聲波測厚儀測量關鍵部位(如封頭、筒體),剩余壁厚≥設計最小值。
-表面無損檢測:磁粉或滲透檢測焊接接頭,發現裂紋需打磨或補焊。
-安全附件檢驗:
-安全閥:每年校驗1次,起跳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.05-1.1倍。
-壓力表:半年校驗1次,精度等級≥1.6級。
-耐壓試驗:每10年進行1次液壓試驗,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.25倍。
3.檢驗報告
-檢驗機構出具報告,明確安全狀況等級及下次檢驗日期。
-對存在缺陷的高壓反應釜,提出整改意見(如降壓使用、限期修復)。
四、安全注意事項
-操作規范:嚴禁帶壓拆卸,溫度驟變(如>50℃/小時)可能導致熱應力裂紋。
-應急處理:泄漏時立即撤離人員,用氮氣稀釋可燃氣體,關閉上下游閥門。
-培訓與資質:操作人員需持特種設備作業證,定期參加安全培訓。